SBIR申請階段Phase 1、2、2+ 這樣選才能提高通過率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創新研發補助計畫SBIR,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政府補助,旨在鼓勵中小企業透過投入創新研發,增進企業的競爭力,補助款不用分股票給政府,也不用償還,這麼好的計畫,到底有什麼規定? SBIR英文全名與SBIR由來 我國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7%,涵蓋77%的就業人口。 SBIR英文全名: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鼓勵國內中小企業加強創新技術或產品研發,鼓勵中小企業投入資源提升產業技術、產品與服務之創新研發計畫,帶動中小企業研發人才的培育、研發能力的累積,提高企業技術水準、進而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及加速傳統產業之轉型與升級。 如何選擇SBIR申請階段(Phase) SBIR計畫總共有3個申請階段,分別是SBIR Phase 1、SBIR Phase 2、SBIR Phase 2+,這三種申請階段分別適合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。以下我將分別介紹三個階段的特色,以及申請時撰寫SBIR計畫書過程該著重哪些部分。 SBIR Phase 1階段是什麼 SBIR Phase 1你可以想像成在申請前,企業還在創新構想階段,還沒有實質發展,因此在計畫申請時著重於要解決什麼問題、因此具體創新構想為何、如何開發、根據過去經驗說明團隊何以做得到?最終在SBIR計畫結束之前能產生什麼產業效益。 SBIR Phase 1計畫時程為6個月,而且補助金額最高100萬元,因此在申請SBIR Phase 1時,要讓SBIR審查委員知道,即使6個月也必定能順利研發完成的原因、合理的時程安排,最好是揭露其中的 關鍵技術或者最難的事情已經有了什麼進展 。產業效益部分則是可以用,此產品會跟哪些企業合作(通路),或者 將會在至少幾間公司合作來驗證(概念驗證POC) 。 SBIR Phase 2階段是什麼 SBIR Phase 2是一個基於已經確定產業效益以及可行的創新構想,藉SBIR計畫的補助,將會進行研發 並會延伸至小量試產階段 。我們從此補助計畫用1、2、2+的脈絡來看,搭配本申請階段的文字,可以說本計畫適合在POC階段之後,也就是收到需求端反饋後,將透過此計畫做商品化之前的研發。 因此建議,在SBIR計畫應該要強調產品在POC經驗得到的反饋、POC與本階段研發計畫的差異來說
創業補助資源網
政府為鼓勵創業並降低創業門檻提供多項創業補助資源,但是種類多且難寫,跟你分享如何判斷是否適合申請且通過率如何?